首頁>專題 >政協65周年>最政協政協人
谷超豪:在人民政協的親身經歷
我直接參加政協是從1978年第五屆全國政協開始的。粉碎“四人幫”后政協恢復活動,委員由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組成,有許多都是在“四人幫”肆虐時的受迫害人士。大家踴躍發言為撥亂反正提建議,還紛紛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決心,一派新生氣象。我當時在委員中算年紀較輕的。上海市的全國政協委員去北京開會是坐火車去的,路上需要20小時左右,隨行的工作人員很少,于是我和另一位阮雪榆委員就臨時負擔起照顧上年紀委員的義務,幫助拿行李,照顧上下車,大家相處得非常愉快。
上世紀90年代,我又被推薦擔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1993年,我參加了八屆全國政協第一次大會,我的老伴胡和生也繼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我們兩人分屬教育一組和教育二組,我擔任教育一組的召集人。
隨著政協工作越來越活躍,對政協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抓住各個領域中的重大問題建言獻策。就教育組而言,先后就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教師隊伍的斷層現象、重視基礎研究、拖欠中小學教師工資等問題開展了深入的討論,我們的工作方式往往是先在小組里進行一般性討論,領會政府工作報告和常委會工作報告的精神,委員們同時也提出當前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由于委員們都來自教育工作的第一線,對教育工作的規律和實際情況有深入的理解,發言的水平一般都很高,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中心議題和多項提案,不但對實際情況有深刻的分析,而且對解決辦法也提出了有效的倡議,從而在參政議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八屆后期到九屆,政協大會中還有一項特別的活動。在政協大會開幕后、人大會議進入討論前,中央領導同志分別到各界聽取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為此,我們教育組舉行聯席會議,準備了有分量的發言,好使領導同志更深入地了解實際情況和委員們的建議。舉例來說,關于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過低的問題,幾乎是每次會議的主題之一,通過和領導同志的直接交流,委員們了解到“我們是窮國辦大教育”、“財政收入增長跟不上GDP的增長”等問題,困難的確很大。大家運用集體智慧建言獻策,促成了教育經費的增加應快于財政收入,吸收各方面的力量投資興辦教育等解決的途徑。
政協是一所大學校,我和夫人胡和生都有幸擔任了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政協活動成為我們一生經歷中很重要的部分。(作者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政協 全國政協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