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史玉東:用“工匠精神”擦亮乳業“中國制造”
史玉東正在進行微生物實驗。中國青年網記者 栗鵬菲供圖
天道酬勤 量變背后才有蛻變
專業知識和技術的不斷更新讓研發人員面臨貶值風險,自我的學習和不斷的提升成為史玉東保持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搞自主研發,不學習是不成的,不進步就等于退步”,他是這樣告訴記者,也是這樣去實踐的。
史玉東的辦公桌上總是放著一摞摞的專業知識書籍,他說這些是他的精神食糧,平時總要利用休息時間查閱相關資料,不斷補充新的能量和創新的靈感。
史玉東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工作,從基礎研究到膜分離技術研究,從母乳分析到技術引進,從項目管理到微生物發酵工程、營養健康研究,每一階段的積累與學習,都是史玉東不斷進取的工匠精神的彰顯。
成績斐然的他快速成長為這個領域的“先行者”。這些年他以第一發明人身份共申請發明專利7項,授權4項;獲得市級科學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后參與實施國家十一五、十二五期間“863”項目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一份份成就的羅列,精益求精的“量變”背后,讓我們看到的更多得是自身的“蛻變”。
編輯:梁霄
關鍵詞:史玉東 工匠精神 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