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海河流域將如何構建生態水網恢復天然生境?

2021年06月21日 16:27  |  作者:郭麗峰 張輝 郭勇 張浩  |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十四五”時期,海河流域在水生態保護和修復方面將著力“節水循環保基流,增魚擴綠強韌性”,即堅持綠色發展,節約優先,強化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構建生態水網,提升流域生態用水調配和保障能力。同時,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和河湖生態緩沖帶,增強水生態系統韌性,開展天然生境和水生植被恢復,采取“三場”和洄游通道保護修復、增殖放流等措施,在有條件的地區恢復土著魚類。

完善生態流量保障體系

聚焦“有河有水”, 推進降耗水、調活水、增好水三措并舉,通過節水、再生水利用、引調水體系建設、閘壩調度和水系連通等措施,有效保障重點河湖生態流量。

以滿足重點河湖生態水量要求為目標,通過以自然水系和引調水河道為動脈的骨干水網,構建當地水、再生水、外調水“三水互補”的生態水量保障體系。加強水利工程管理,合理安排閘壩下泄水量和泄流時段,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重點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提升流域生態用水調配和保障能力。以南水北調中東線干線工程為紐帶,以流域內骨干河道及大中型水庫為骨架,推動山區骨干水庫、南水北調干線、引黃干線、骨干河道的河湖庫連通,推動灤河、薊運河等河系連通,推動環城水系、郊野洼淀濕地坑塘等非常規水利用水網建設,形成流域協調聯動、區域精細調度的多渠道生態用水保障體系。建立閘壩、水庫聯合調度機制,制定省、市二級重點河流水量分配和閘壩調度方案,統籌配置當地水、再生水、外調水等各類水資源,提高境內河流、湖庫、濕地調蓄能力。

落實水生態系統空間管控要求

按照“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的基本要求,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開展水源涵養區、河湖緩沖帶建設,實現環境改善、河湖增綠、生態擴容,提升河湖水生態功能。實施水源涵養治理工程,推進生態清潔流域建設,開展泉域重點保護區封育保護,促進流域恢復自然徑流。實施河湖生態緩沖帶建設工程,嚴格控制岸線開發強度,開展河道生態綜合治理,保障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恢復河湖岸線生態功能,恢復河流水清岸綠的生態系統。

京津冀北部水源涵養重要區,以官廳、密云、潘家口—大黑汀、于橋、桃林口等水庫為重點,加大污染企業的關停力度,推動生態保護與恢復。太行山區水源涵養與土壤保持重要區,以崗南—黃

壁莊、岳城、王快、西大洋、盤石頭等水庫為重點,嚴格控制和合理規劃開山采石,實施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措施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以娘子關泉、辛安泉、城頭會泉、神頭泉為重點的泉域保護工程,促進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以灤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衛河“六河”為重點,控制岸線開發強度,加強河道水系治理管護,恢復河流自然生境。

強化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

按照“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強化水生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因地制宜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修復工程,通過對重點河湖、濕地采取封育保護和生態修復等措施,改善水生生物天然生境。提升自然保護區等物種重要棲息地的連通性,逐步解決重點物種生境孤島化問題。采取適當的增殖放流措施增加重要土著魚類種群數量,逐步恢復重點水體物種多樣性。加強增殖放流效果跟蹤評估,嚴禁放流外來物種。

大清河以白洋淀為重點,通過建設水下森林系統、實施入淀河流綜合整治、加強土著魚類種群培育等措施,重點保護黃顙魚、烏鱧、鱖魚等經濟魚類,恢復水車前、杉葉藻、睡蓮等水生植物種群數量。永定河以官廳水庫為重點,在洋河入庫口和媯水河入庫口分別實施水質凈化工程和濕地修復工程,恢復以中華多刺魚為代表的土著魚類。北運河通過加強漁業管理、劃定禁漁期禁漁區等措施,保護鯉魚、棒花魚、草魚等魚類。潮白河通過對其上游及支流重點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點保護大鯢、中華九刺魚、細鱗鮭、瓦氏雅羅魚等水生生物。子牙河以滹沱河為重點,通過生態緩沖帶建設和人工濕地建設,提升水環境質量,重點保護中華鱉和黃顙魚等經濟物種,恢復中華多刺魚、團頭魴等土著魚類。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生態 恢復 重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本视频高清一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