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龔克:高考改革的關鍵是“分數到底代表的是什么”
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做客人民政協網“兩會大家談”。記者李延兵 攝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李延兵 實習記者 蘇賀 編輯 賈元熙)3月5日晚,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貴州大學校長鄭強、內蒙古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三位全國人大代表以及嘉賓主持、中國傳媒大學移動互聯網研究所所長曹三省做客人民政協網“兩會大家談”,暢談“教育公平”、“應試教育轉型”、“未來中國教育走向”等問題。
【高考改革的關鍵是“分數到底代表的是什么”】
以下為實錄:
龔克:我簡單回答我們現在的高考是公平的,但是剛才鄭強校長講在分數面前是平等的,(這里我認為高考是)我們現在現實社會里面比較典型的一個公平的尺度,(提供的是)機會的公平。所謂的高考改革不是要改變這個,高考改革就是在你的分數公平的情況下,分數到底代表的是什么。真正我們要改革的是這個東西。
剛才說的,我們看到《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我們的教育主題是以人為本、素質教育,高考的改革,分數是要反映人的素質,不僅僅是鄭校長說的僅僅彈鋼琴等等,但是重要的在哪兒?重要的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東西。比如現在的語文,剛才鄭校長說要加大文史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們的高考即便是語文也有點變形,已經不注重承載文化,而是為了得到分數,語文也有了很多技巧。
李一飛:高考的語文題就像玩游戲一樣。
龔克:實際上它的文史知識很差,就玩知識游戲、技巧訓練,我們的高考改革要跳出這個來,文理不分科要為中學打一個寬的基礎。現在的問題矛盾在什么地方?從家長角度講,原來講素質教育家長很擔心,擔心要搞很多高考不考的科目。現在有一種簡單的(模式了),高考的面寬一點了,比如說文史知識,(即使)我是學的電子(也十分需要),因為文史知識涉及到世界觀、人生觀的東西。但現在家長又有了另一種擔心,你搞那么寬我的孩子受不了。這里面的很多矛盾是在高考之外,在我們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和需求的巨大矛盾。
剛才你說的930幾萬,大數是1000萬考生都享受優質高等教育,我國的優質高等教育的供給是多少呢?如果支持“211”的172所學校,66%左右的供給,和需求的差距太大了。現在我們進入了經濟新常態,財政的增幅降低了,在這樣的新常態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是極為重要的。我想我們從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到2014年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使用了“教育優先發展”的詞匯,非常可惜現在供審議的沒有,但本人希望加進去,(因為這事)要長期(提的問題),是涉及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問題。經濟的長期增長要靠技術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勞動者素質提高是需要教育的,還有教育本身的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從老百姓的消費意愿來講是愿意在教育方面來花錢,方方面面都來印證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對國家的長期發展和老百姓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解決教育優質資源供給的問題,在這么緊張的供需狀態下改革確實很難。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是調節需求,剛才鄭校長講不只是上大學和上名校,我們可以選職業學校,其他很多的不同的路。所有這些東西,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平等”,所有人無論從事什么樣的工作,無論有什么樣的文憑,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有同樣的自信心,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編輯:羅韋
關鍵詞:高考 改革 龔克 教育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