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聚焦出租車改革 提升傳統服務整合專車市場
原標題:提升傳統出租服務 整合專車市場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6日訊(記者 吳若巖) 2014年,專車市場競爭迅速“白熱化”,7月,快的打車推出“一號專車”,8月,滴滴打車推出“滴滴專車”,首批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幾個大城市上線,并迅速在短期內覆蓋全國市場。
為什么專車市場會在短時間內在國內迅速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段祺華在《關于建立立法治理專車市場的提案》中談到:專車主要服務于中高端用戶群體,與現有出租車業務相比,專車的服務人群和價格體系有不同的定位,其服務車輛分為舒適型、商務型及豪華型等,車輛品牌包括但不限于大眾、通用、奧迪等,也不乏少量超高端品牌。
“出租車行業作為服務性行業,人們都比較關注其服務品質。”段委員說道。據段委員了解,專車司機師傅統一著裝、全程標準化商務禮儀服務,上下車主動開關車門、提行李,車內還備有免費充電器、飲品、干濕紙巾、雨傘、兒童老人專屬靠墊等出行必備用品,乘客每次在乘坐后還可以為司機打分,評分直接影響到打車軟件給司機的獎勵。“這些服務在傳統出租車行業是無法享受到的。”
段委員在乘坐專車和出租車時,都會與司機進行交流。他了解到,專車司機與傳統出租車司機在勞務方式、運營模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專車司機的勞務方式有三種:一種是用自己的私車提供專車服務,司機直接與打車軟件公司簽約,這種是專車軟件剛剛推出時多數的勞務模式;一種是司機將自己的私車出租給租車公司,司機與勞務派遣公司簽署勞動合同后開專車;還有一種是司機與勞務派遣公司簽署勞動合同,由租車公司出車。
“以上海為例。專車司機運營方式都是通過接收到租車軟件的服務預約后,提供專門的上門服務。專車司機能夠獲得軟件派送的更多獎勵,包括路面堵車等待時計費較高、高峰時段雙倍車費、司機每單收入僅需向打車軟件公司上繳20%提成等、與公司2/8分成的優厚條件,吸引了包括傳統出租車司機離職轉入專車行業。”
“司機抱怨最多的還是每月的‘份子錢’太高。”段委員乘坐傳統出租車時與司機師傅聊天時了解到。拿上海而言,一輛出租車由2名司機輪班開,每人開1天,每月每人向所在的出租車公司上繳人民幣5500元,一輛車一個月的“份子錢”就是11000元。“而汽車費、油費、汽車修理費等全部由司機自己承擔。加上司機為跑量,多數有胃病、肌肉勞損等職業病,個個苦不堪言,遇到要求略多的乘客,自然不會給乘客好臉色看,同時也造成司機挑路、拒載等現象。”
以上種種原因,專車在全國范圍內迅速鋪開。實際上,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出租車運力的不足,市場需求高于市場供應。
“但是從法律上來講,專車屬于經營性車輛,經營性車輛應當持有經營性車輛牌照。并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定期培訓、年檢、接受相關部門對經營性車輛的管理等。”段祺華委員強調。“除了租車公司的車輛為經營性車輛外,其余專車都屬于‘黑車’。由于缺乏專門部門的管理,不排除會出現一些惡性案件的發生。”
為此,段委員建議調整傳統出租車司機的“份子錢”或者提高傳統出租車司機的待遇,同時對傳統出租車司機進行服務培訓,而目前使用的出租車也做出適當的人性化調整,如安裝后排車燈、后排空調、提供充電、免費網絡等服務。
同時,政府制定規范性文件,設置專門政府部門規范打車軟件公司的專車運營部門,將專車司機納入政府管轄范圍,發放專門的專車司機營運執照,做到專車司機持證上崗。在時機成熟后,對車輛發放專門的專車車牌。
“專車服務是今后出租車行業的大勢所趨,專車與傳統出租車行業搶占市場的矛盾也必將在短期內在更多城市爆發,我們應該盡快制定規范性文件,規范運營,避免不利影響,并依此帶動整個出租車行業得以提升。”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改革 專車 司機 出租車 服務